精選內容

從團隊協作到個人發展 – 敏捷式自我修練課丨緯育 TibaMe

當消費者有定價權的時候,俗稱紅海市場;當公司有定價權的情況,則是稱爲藍海市場。善用敏捷的方法,來創造自身的差異性,就能打造自己的藍海市場。

隨著敏捷的觀念在台灣企業風行起來,關於「敏捷是什麽?」的類似概念型問題也越來越少聽到,取而代之的是「如何做敏捷?」之類的實踐型問題。

在日常工作上,大家最熟悉的就是 Scrum看板方法,而開始套用之後,就會慢慢發現好像有些地方卡卡的,這時候就是導入成功與否的關鍵了。選擇之一是就説「敏捷沒有用」、「Scrum 沒有用」然後回到原本的慣性;選擇之二是體會到敏捷的關鍵是把工作結果透明出來,幫助我們面對現實狀況,所以「面對這樣的情況,我們要如何調整?」這樣的心態,是敏捷能否成功的基石。

如果選擇繼續往下深入,也許就會發現絕大部分問題都圍繞在人際溝通和優先順序上。

你會遇到的事情大家都會遇到

人際溝通的部分比如說「老闆聽不懂人話」、「同事邏輯差到不像話」、「員工不動腦不聽話」等等。優先順序的部分則是「沒有預算、沒有錢」、「時間不夠、時程太趕」、「人手不足、人才難找」等等。聖經《傳道書》中說太陽之下沒有新鮮事,到 100 家公司分享,99 家的問題都是圍繞在這些問題上,所以如果你也遇到了,其實你并不孤單,這些都是工作上的常態。

而這些事情要改變,就溝通上而言,有引導教練這些方法,而就我的經驗,溝通再有效,在企業組織中的人性考驗還是深受到績效考核、獎金制度、升遷管道,這些制度面的影響,而要改變制度,除了人力資源部門(HR)的開放和提升,更關鍵的是領導者(主事者、主管、老闆)的高度和願景。

這也許是你看到許多企業中的敏捷推動者,在推動之後會換工作的原因,因爲他們發現生命的珍貴,與其在不適合的地方努力,倒不如找個合適的地方投入,而遇到合適的老闆,需要許多運氣。

靠自己創造運氣

有當過兵或玩過槍的朋友都知道,槍需要定時做歸零,把瞄準點和目標之間做校準,這樣能夠提升打靶時的準確率。就我的經驗而言,敏捷是一個團隊定期校正歸零的方法,我們無法控制市場的發展方向,但我們可以持續調整自己符合市場的需求,也許某些人看起來是運氣,其實是自己在提升好運氣的幾率。

而如果當下所身處的企業組織情況,並不適合實踐敏捷方法也沒有關係,因爲我們可以藉由讓自己敏捷化,來最大化自身的好運氣。

恭喜自己走在成功的路上

實踐過敏捷的朋友都知道「敏捷說起來容易,做起來不簡單」,這也是儘管很多人在推廣敏捷,也有許多人對敏捷無感一樣,敏捷思維尚未成爲一個社會主流。

這邊先恭喜對敏捷有興趣的朋友,從商業的觀點在看個現象,「人多的地方不要去」就是創造差異性,當自身的產品差異性高的時候,賣方就有市場定價權。而當市場上有大量同質商品的時候,就會變成買方市場,由消費者來定價,越便宜越好。

當買方有定價權的時候,俗稱紅海市場;當賣方有定價權的情況,則是稱爲藍海市場

打造自己的藍海市場

善用敏捷的方法,來創造自身的差異性,就能打造自己的藍海市場。這也許是敏捷的實踐者們,總是充滿勇氣的換工作或創業的原因之一吧。我自身最具差異性的特色就是「能坐著絕不站著,能躺著絕不坐著」,簡單的說就是一個字「懶」,所以我一直在找用更輕鬆的方法來達到更好的效果。

在這堂與緯育 TibaMe 合作的敏捷式自我修練課中,在前四堂課分享從個人角度如何善用 Scrum 的方法透明化,抓大放小,把自己的時間價值最大化。後面四堂課則是分享在引導教練正念薩提爾NLP心理安全感等各個領域中,提取一些簡單好用易上手的溝通順暢小技巧。經由總共八堂從生活到工作,從做事到溝通的技巧分享,幫助更多人輕鬆自在且高效。

當大部分的人都敏捷化的時候,企業也就自然敏捷化了。當企業敏捷化的時候,我們也許會發現自己身處於團隊高效協作、彼此同理共感、身心靈合一的世界中。

邀請你一起進入敏捷式自我修練,開啓高效開心的人生旅途。

《敏捷式自我修練課試閱》(無需登入即可觀看):
https://www.tibame.com/course/3543/mission/55237

《團隊自省指南|打造敏捷團隊》- 讀書心得

團隊保健與工作順暢的絕佳方案

「自省」這個詞,表面看似老舊,可能讓人想起國文課本中的古典智慧,比如「吾日三省吾身」,或是學生時代被老師要求寫的悔過書,反省自己頑皮的行為。

對我來說,「檢討」、「反省」、「反思」和「自省」等詞曾帶有一定的負面印象,好似只是重複著「我錯了」、「以後不會再犯」、「老師說的是對的」等無意義的套話。記憶中,寫悔過書時內心充斥著挫敗、無奈和無處發洩的叛逆情緒。

這些早年的經歷,讓我對「自省」這個概念並不抱有太多好感。

然而,在我投身職場多年後,在新加坡商鈦坦科技,我遇見了敏捷(Agile)方法。敏捷集合了看板(Kanban)、Scrum、精實(Lean)等多種工作方法。讓我驚訝的是,我在 Scrum 方法中發現了「短衝自省會議」(Sprint Retrospective Meeting)!

我最初的反應是:「現在這個年代,還談自省?」然而,隨著對其深入了解和實踐,我逐漸體會到兒時對「檢討」的認知與敏捷中的「自省」之間的本質差異。

「檢討」是他人對我們的要求,而「自省」是我們對自己的期待。

「檢討」往往著眼於指責與懲罰,而「自省」則注重系統思維和團隊合作。

「檢討」通常伴隨著二元對錯的判斷,而「自省」則是一種超越二元的自我提升。

自省會議賦予團隊一個定期停下來的機會,反思和調整,以便更好地前進,這不僅是保持團隊健康的關鍵,也是確保工作流暢的重要手段。說起來容易,而如何將「檢討」轉化為「自省」,是實踐敏捷過程中的一大挑戰。

恭喜您遇到了《團隊自省指南》這本書。作者森一樹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敏捷教練和導師,而兩位譯者也是極佳的人選。譯者之一,敏捷引水人余中平(John Yu),多年來堅持每月舉辦台北敏捷聚會,耕耘敏捷文化在台灣的生根與發展。另一位譯者,黃世銘(Sam Huang),獲得了 2022 年度敏捷傳教士獎,他是台灣資深的 ScrumMaster。書中的會議引導正是 ScrumMaster 的日常。兩位譯者的實戰經驗使這本書不僅忠於原文,而且更接地氣。

「你的團隊自省會議開得如何呢?」期待您的分享。

團隊活化結構驚奇力量 – 讀書心得

當團隊活起來,身處其中的人們就活了起來

聽到上課鐘聲「鐺~鐺~鐺~」響起,同學們紛紛走回自己的位置坐下,當看見授課老師走進來的時候,班長就會喊道:「起立,立正,敬禮」。隨著齊聲「老師好!」的問候聲結束,開始了既定的上課劇本:老師在講臺上寫著黑板,認真的同學抄著筆記,聊天的同學傳著紙條,睡眠不足的同學夢著周公,這就是我從小積纍下來對上課的記憶。

長大之後進入工作職場,教室場景切換到會議室,在臺上説話的老師換成老闆,黑板換成投影幕 PPT,臺下同事一樣可以分成認真的、聊天的、睡不夠的三群各司其職,差別在桌上課本變成筆電,手上紙條變成手機,不變的大概只有夢周公又能不被發現的那一群。

當然會議中除了老闆在説話,還有輪流上臺報告的同事,加上希望能夠促進腦力激蕩的討論。也許主持人嘗試各種努力讓更多人參與,然而在大多數的時候,會議不是充滿「三無」:「無聊、無趣、無奈」,就是充滿「三話」:「老闆聽不懂人話,部屬説不出好話,同事等著看笑話。」

雖然「三無」和「三話」令人感到挫折和灰心,而無止境的會議就像是必要之惡一樣,難道珍貴的時間只能這樣虛耗下去嗎?

簡單引導方法激活創新文化

筆者在 2014 年開始接觸在矽谷科技產業風行的敏捷 Agile 工作方法,顛覆了傳統由上到下控制與命令式的管理模式,敏捷提倡以跨功能的團隊來迅速反應市場需求,藉由透明化、自組織、團隊協作等等概念來落實。儘管敏捷的理想願景很美好,但當我們嘗試在新加坡商鈦坦科技導入敏捷時,就遇到了書中提到的五種常見會議狀況中的「開放討論」,討論是豐富了許多,同時也提升了衝突對立,令我懷疑敏捷是否是紙上談兵?

幸運的是新加坡商鈦坦科技在 2015 年遇到了專注於推廣高效會議引導(Facilitation) ICA 文化事業學會,也因此機緣認識了本書的譯者蔡梅萍(Connie Tsai) 與曾士民(Eric Tseng)。 書中所提倡的「團隊活化結構」筆者有許多親身體驗,絕對是實打實可在企業落地的實踐聖經。更開心的是 Connie 和 Eric 不但本身是專業認證引導師,也有多年在各種產業中顧問與引導的經驗,讓這本書的内容不但原汁原味,還非常中肯到位。

恭喜您讀到本書,得以跳脫會議上「三無」和「三話」的輪迴,讓會議從「三無」變成「三有」:「有用、有效、有趣」的同時,也讓團隊活了起來!

敏捷思考的高績效工作術 – 讀書心得

歡迎進入坂田幸樹的世界,一個讓你重新定義生活與工作方式的世界。

在他的最新作品《敏捷思考的高績效工作術》中,坂田幸樹將我們引領進入了霧卡(VUCA)時代的生存之道。因當今商業環境的高度變動,霧卡(VUCA)已經成為了管理學的重要概念。

霧卡(VUCA)原本是美軍在1990年代創造的術語,用來描述描述戰場環境上充滿易變性(Volatility)、不確定性(Uncertainty)、複雜性(Complexity)、模糊性(Ambiguity)的情況。

讓我們從飲食業的角度來看待這個霧卡的世界。過去,快餐業以其一致性與標準化的特性,象徵著工業時代的價值。然而,當我們進入資訊時代,我們的口味變得多元,飲食文化也漸趨個人化和特色化。每一家餐廳,無論是快餐店或是高級餐廳,都需要面對霧卡的挑戰:變動的客群需求,不確定的食材價格,複雜的營運環境,以及模糊的未來趨勢。

在沒有答案的時代,繼續生存的職場五力

《敏捷思考的高績效工作術》中,坂田幸樹以他參與打造軟體資訊系統的敏捷開發經驗為基礎,提出了個人專業工作者自身可以實踐的五種力:構想力、機敏力、適應力、協調力與共創力,這些力量能夠幫助我們個人在這個霧卡時代中找到自己的定位,並能夠創造出獨特的價值。

坂田幸樹認為我們應該要拒絕僵化的觀念,打破傳統。他透過「日本的拉麵在紐約的價格」的例子,打破我們對價值的認知,他強調,價值並非由成本決定,而是由顧客願意支付的價格來決定。

《敏捷思考的高績效工作術》為我們在這個霧卡時代提供了一個新的導航圖。在這個資訊瞬息萬變的時代,不管你是在何種行業,何種職位,只要你是專業工作者,這本書都將是你理解世界,應對變革的有力工具。我們都生活在這個充滿變動的時代,願我們一起學習敏捷思考,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,並在未知中找到答案。

打造敏捷企業:在多變的時代,徹底提升組織和個人效能的敏捷管理法 – 讀書心得

敏捷是經驗導向的過程(Empirical Process),沒有一本書可以代替讀者走過敏捷的旅程,此書也不例外。幸運的是這本書指出了明確的方向,可以幫助您避免許多的坑,走在相對有效與安全的路上,更能安心享受著旅途上的美好景色與體驗。

如果只能選一本推薦給領導者與管理者的敏捷書籍,那就是這一本打造敏捷企業:在多變的時代,徹底提升組織和個人效能的敏捷管理法

筆者在 2018 年與熱血的敏捷同好們一同創立台灣敏捷協會,希望能把「敏捷」 Agile 這個在矽谷驗證數十年的有效工作方法推廣到台灣,灑出敏捷精神的種子,協助打造開心高效的敏捷工作環境,個人也因此有機會到各個企業、機關和學校,分享新加坡商鈦坦科技從 2014 年開始導入敏捷的經驗與導入過程中的酸甜苦辣。

每個人的痛苦不一樣,每間公司的痛點差不多

在分享的過程中,筆者搜集各種組織中的痛點,最後發現可以把痛點歸納成「三種話」以及「三不足」。

在工作常聽到的「三種話」:老闆聽不懂人話,部屬説不出好話,同事等著看笑話。

(簡單的講,就是上、下、平級溝通不順暢)

以及工作中經常面對的困境「三不足」:預算不足,人才不足,時間不足。

(白話的說,就是缺乏錢、人、時間等資源)

打造敏捷企業:在多變的時代,徹底提升組織和個人效能的敏捷管理法

理想很豐滿,現實很骨感

不論到哪一個產業,哪一間公司,提出的問題大都是在「三種話」和「三不足」的迴圈中打轉。而敏捷提供了超越的思路,藉由迭代、自組織、透明化等工作方法,幫助我們能夠從更高的維度來看待和處理事情,跳脫輪迴往理想中的工作環境邁進。

既然把敏捷說的那麽美好,但如果問問身邊公司有導入敏捷的朋友們:「你覺得敏捷跑起來如何?」,個人相信回答會是非常兩極的。要嘛就是非常的反感,要嘛就是非常的受用,明明就是簡單「敏捷」兩個字,怎麽會搞得像是天堂與地獄差別那麽大呢?

筆者認爲敏捷就像是露營,就算是說再多露營如何好玩,對於沒有露過營的朋友來說,都只能用腦補來想象。當被說服了,鼓起勇氣,空下時間去露營,就會發現實際體驗和腦補的想象不一樣。

導入敏捷就像參與一場旅程

比如說,運氣好遇到了晴天又涼爽的天氣,準備了舒適的睡墊和美味的伙食,跟到了有趣又有服務心的夥伴,一起去度過輕鬆愉快的初次體驗,那也許就會覺得露營不錯,願意嘗試接下來的第二露、第三露,甚至成爲露營的推廣者,帶著朋友一起體驗露營的樂趣。

相反的,如果不巧遇到整天下雨打雷,睡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,瓦斯爐壞了只能乾啃泡麵,夥伴不幫忙就算了還一直抱怨指責,帳篷有破洞還一直滴水像瀑布,兩人擠在濕濕黏黏的帳篷大眼瞪小眼,早上腰酸背痛的起床,在傾盆大雨中狼狽的收起帳篷回家,如果第一次露營就遇到這樣的狀況,還會想去露營嗎?

露營前的準備工作,一起露營的夥伴,遇到狀況時的排除技巧與健康的心態,短短兩天一夜的露營,都有這麽多的考量和變因了,那在組織中有數十位到上萬位的夥伴,要如何能夠把敏捷跑好呢?

還是回到爲啥要導入敏捷?

在本書的八個章節中,每個章節結尾都有列出該章節的五大重點,比如說第四章〈領導敏捷轉型〉中所提到的:「唯有領導者能夠改變自己,才可能改變企業文化與組織。未能承諾於學習與執行敏捷手法的領導者,就不該推動敏捷轉型。」

而上面這麽中肯的建議,在本書中不斷的出現,也讓我拿著書欲罷不能的讀下去,同時也和自身的經驗做驗證和反思,誠如書中反復強調的:「如果你和你的團隊覺得推動敏捷沒有樂趣可言,那就是你沒把它做對。」,筆者也的確因敏捷接觸到了 Scrum、看板、引導教練薩提爾正念等等讓自身越來越開心的事情。

本書精彩的内容和精闢的闡述,因爲是由「露過營」也就是有跑過敏捷的老手,搜集許多案例和自身經驗的成果。跳脫了坊間敏捷書籍大多著重在工具和方法,這本書直指核心的提供領導者和管理者需要具備的觀念,具備了這些觀念,也就能更善用敏捷的工具和方法,就像是把《九陽真經》的内功用心練好,《九陰真經》的外功就手到擒來了。

感謝貝恩策略顧問公司(Bain & Company)的作者群和城邦出版集團的經濟新潮社共同打造這本書,嘉惠中文世界的企業和組織。

敏捷是經驗導向的過程(Empirical Process),沒有一本書可以代替讀者走過敏捷的旅程,此書也不例外。幸運的是這本書指出了明確的方向,可以幫助您避免許多的坑,走在相對有效與安全的路上,更能安心享受著旅途上的美好景色與體驗。

恭喜您踏上高效協作與幸福人生的旅程,願我們一同創造美好共好的世界。

覺 Beyond Mind – 覺察之旅 – 讀書心得

在工作中逐漸提升和成長,這或許也是大部分的人都有機會經歷的商業道場之路。「道場覺之所為何,共頻知字贈有緣」,猜想正因為如此,一向低調的胡先生,才會發心分享這段「覺」之旅的親身經歷,期待這本書<覺 Beyond Mind>能對僕僕行走在這條道路上的有緣人有所啟發和幫助,彼此鼓勵、互相打氣,願我們都能輕鬆自在。

閱讀完<覺 Beyond Mind>這本書,呆了半晌不知道如何下筆,這資訊量也太大了!

如果老朋友的定義是「相識的時間」大過於「不認識的時間」,那麼胡索先生與我就是不折不扣的老朋友了。從求學到創業、爾後成家、一直到超越意識的探索,二十多年來巨量的記憶隨著字裡行間的過往敘事不斷在腦中翻過,文字就像胡先生平常說話的語氣一般直白和生活化,淡然中帶有馬來西亞華人特有的南洋腔調和說法。就像是吃 Nasi Lemak(馬來西亞椰漿飯)一樣,一開始以為只有白飯,越嚼、椰子的味道越香濃。

書中提到人生過程中種種的選擇,不論大或小的決定,都累積成了現在、當下。1996年的冬天,因為胡先生搭乘的班機延遲,我倆才陰錯陽差的在加拿大認識。高中時期是網絡的初始發展,用著發出噠噠噠噠的撥接數據機上網,胡先生總是不斷的嘗試新的事情,從ICQ、Hotmail、Skype、MSN,發現新的軟體就呼朋引伴一起玩;他會走上科技創業之路,創辦加密通訊軟體 Letstalk 也就不令人意外了。現在更進一步創辦了氣機科技覺之能量等超越當代的產品,直達人心,開啟超越五感的體驗。

「創新、執行力強」,這是從以前到現在一起共事的夥伴們對胡先生的評價,在此也不諱言,「急性子、主觀意識強」也是常常聽到的評語,而這些在胡先生於2020年走上「覺」的探索之旅後,逐漸多了「溫暖」和「友善」的特質。

胡先生親身力行證明了「改變」,不代表要放棄過去,反而是正視過去的累積,讓點滴經驗成為養份,滋養自身的成長,幫助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。

我出身於公務員家庭,一向量入為出,從小對於錢的概念大致不脫離「無奸不商、為商必奸」、「金錢是萬惡之源」、「錢不重要」等等。因為與胡先生的緣分,方有機會踏上管理者和創業者的道路,也在一路上逐漸調整自身的信念,如「金錢是豐盛的展現」、「想要在那裏成功,就在那邊幫助人」、「買賣是能量的交換」等等。

個人不認同「商場如戰場」的比喻,因為戰場上是你死我活的爭鬥,而商業並不是。商業上的關鍵提問是:我們如何發現自己的獨特性、創造價值與交換價值?我們如何協調彼此的工作狀態、培養優質關係?我們如何關照顧客、照料員工、照拂股東、體恤夥伴,並且也照顧好自己?

在2014年開始接觸美國矽谷風行的「敏捷式管理(Agile)」之後,我更認同「商場如道場」這個比喻。商場是自我修煉和精進的道場,如同胡先生在書中所說的:「三等人才為錢與權工作,二等人才為興趣工作,一等人才則是為愛和為大家工作。」以及對於老闆的分類:「三等老闆只想當老闆,二等老闆只為錢當老闆,一等老闆則帶著大家一起成長」。

我從書中所稱的三等人——為錢工作開始我的職涯,在工作中逐漸提升和成長,這或許也是大部分的人都有機會經歷的商業道場之路。「道場覺之所為何,共頻知字贈有緣」,猜想正因為如此,一向低調的胡先生,才會發心分享這段「覺」之旅的親身經歷,期待這本書<覺 Beyond Mind>能對僕僕行走在這條道路上的有緣人有所啟發和幫助,彼此鼓勵、互相打氣,願我們都能輕鬆自在。

Agile 敏捷的核心是迭代還是疊代 Iteration VS Increment

疊代是強調成果的纍積,而迭代是強調做法的改變,兩者都是爲了往最終結果推進的做法,所以其實兩者都是必要的,而敏捷跟傳統方式的差異在哪邊呢?

看到 #敏捷 是「疊代」的説法,我認爲各自表述都很好,但提到用「迭代」的人是一種中文不好加上不會寫軟體的誤用,對於這樣的言論我有不同的觀點。

疊代是進步很重要的推動力,歷史所有的事情自古以來,從文化、科技、甚至到軟體,早就有「#疊代」的概念,每個成果推進都是纍積在之前的成果上,如果敏捷的核心概念是疊代,那爲什麽還要談敏捷呢?

迭代 Iterative 與 疊代 Incremental 的比較

以上是敏捷中解釋「迭代」Iterative 與「疊代」Incremental 的經典圖。可以看出疊代是強調成果的纍積,而迭代是強調做法的改變,兩者都是爲了往最終結果推進的做法,所以其實兩者都是必要的,那敏捷強調的是哪個方法呢?

因爲大家都知道「疊代」Incremental 的重要性,也都很熟悉,所以敏捷帶入的創新概念是「#迭代」Iteration,也就是在圖中上方的方法,在不斷的輪回和重複之中,我們持續找出新的做法,在必要時甚至捨棄之前的成果(所以絕對不是一直疊上去),也就是著重在如何改變既有的慣性。

為何Agile 敏捷要強調迭代 Iteration,就是希望除了成果的積纍,也要反復的檢視做事情的方法(主要藉由自省會議來持續學習),這是敏捷開宗明義的敏捷 101 概念。

儘管我認爲敏捷跟老子思想是同一個精神,但敏捷是個近期由英文世界傳遞過來的概念,也許回歸英文原文的意境是很重要的。

怪力亂神的創業三字真言 以氣機科技為例 – Agile Summit 敏捷高峰會 2022

參加這次敏捷高峰會的原因之一,是把藉由氣、炁、撓場等能夠親身實證的體驗,以這些為工具深化自我照顧的覺察和能力,介紹給有緣的朋友們,祝福大家平安、健康、輕鬆、自在。

從八年前約 50 人同樂的 2014 敏捷之旅,到今年 500+ 人參與的 2022 敏捷高峰會,在許多前輩與熱心志工的推動下,加上 iThome 從 2018 年開始的大力支持,從以前最常聽到的『敏捷真的有用嗎?』到『怎麽開始敏捷?』,從『敏捷不適合台灣』到『這是敏捷在我們公司的做法』,在種種對話中,可以一見敏捷的風潮和趨勢。

從 2014 年開始接觸 Agile 敏捷至今,也過了 8 年的時間,很感激敏捷帶來許多自身的改變。比如說,上台演講是我從小就很害怕的事情,而實踐敏捷讓我有機會站上講臺分享,而經歷了新加坡敏捷大會、全球 Scrum 大會、台灣敏捷高峰會、敏捷旅程、政府、學校和企業的經驗洗禮,上台對我來說逐漸成爲一種互動的享受。

好像該説的都說的差不多了

事情就是那麽奇妙,當我越講越熟練之後,反而就越來越喜歡沉默。

大多數的邀約都婉謝了,一來是我認爲跟以前相比,關於敏捷的資訊已經越來越豐富,許多敏捷同好的實踐經驗比我的有趣又扎實。二來多年學習和實踐成果已經整理出版了《 敏捷管理生存指南》,也在緣分下錄製了綫上課程,像是天下學習的《 高效產出:突破資源限制的敏捷管理術》著重在企業組織敏捷化、緯育 Tibame 的《 敏捷方法 組合學習方案》關注於 Scrum 和團隊協作、《敏捷式自我修煉課》則是分享運用敏捷精神自我提升的經驗和做法。

這兩年來總會有種,好像已經沒有什麽關於敏捷的好再分享了的感覺。

既然如此,怎麽又會參加 2022 年的敏捷高峰會呢?這不是自打嘴巴嗎?

親身實踐敏捷式創業

主要是因爲在共同創辦氣機科技的這兩年,把敏捷的一些概念應用在創業中,發現在探索未知的領域時,使用敏捷方法來推動進度特別有效果。於是從三個面向來剖析:迭代 Iteration開放 Openness覺察 Awareness,總結出了氣機創業三字真言。

「實、擁、照」。

氣機創業三字真言

有興趣的朋友,可以參考敏捷高峰會上,我和氣機技術長廖展毅 Bruce 共同分享的議程:怪力亂神的創業三字真言 ─ 以氣機科技為例共同筆記投影片),Bruce 也分享了他的從沒氣感到有氣感的心路歷程,我很喜歡他說的這一句:

既然是可以經過練習而成,那迷不信成了很明顯的框架,限制了自己的可能性,不論是個人的敏捷、團體的敏捷、個人的覺察、團體的覺察,都是被自己所限制了,「實驗」成了第一步,也代表著一個「開放」的心,進而就會迎接了「覺察」。

Bruce 的 Facebook 臉書分享

又來怪力亂神了?

也許有朋友會好奇,爲什麽要說自己是怪力亂神呢?

對於「子不語怪力亂神」這句話,從小的教導是說孔子不說精怪鬼神的事情,而如果我們看一下上下文,也許會發現只看一句話有斷章取義之嫌。

「子不語怪力亂神」出自《論語•述而》在「葉公問孔子」至「其不善者而改之」這一段裡,屬於第四句,介於「我非生而知之者,好古,敏以求之者也。」和「子曰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: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」之間。

孔子前面談自己從小就是從不會學到會,後面談三人行,都是在講學習,怎麼中間會突然跳到鬼神了?

來自孔子的家鄉,山東曲阜師範大學的徐振貴教授根據上下文義,做出了子不語怪力亂神的新解為:「孔子沉默了一陣子,唯恐用力擾亂了心神。」

所以「子不語怪力亂神」這句話,也許就是描述孔子在當時做了一下正念,把注意力回到自己了呢。

看完上面的説明,相信也就很容易理解,「怪力亂神的創業三字真言」這個題目,其實背後的意涵是「正念的創業三字真言」呢。

所以參加這次敏捷高峰會的原因之一,是把藉由氣、炁、撓場等能夠親身實證的體驗,以這些為工具深化自我照顧的覺察和能力,介紹給有緣的朋友們,祝福大家平安、健康、輕鬆、自在。

輕輕鬆鬆回到在 – 覺察的三大法門:服務、參、臣服

身心靈的探索,我自己的體會是身體的健康、心情的開心、靈魂的愛,這三者的合一。而合一的前提,需要有意識的覺察身體、心情、靈魂的每個層次。

從小就聽説身心靈這個名詞,也有人稱爲覺醒或是修行,或是我更喜歡的説法是踏上找尋真理的旅途,而這些到底是什麽意思呢?也許可以用疫情期間最常聽到的關鍵提問來説明,也就是嘗試回答這三個問題:

  • 我是誰?
  • 我從哪裏來?
  • 我要往哪裏去?

而這些本質性的提問的答案,除了經由書本或是前人的分享之外,也可以經由自身的體會來驗證,同時這是最需要科學精神的一環,拿自己來做實驗,產生自己的想法和體會,進而印證前人的説法。

從上帝留下的痕跡,來猜測上帝之手的模樣

如果你想知道宇宙的秘密,就用能量、頻率與振動來思考。

尼古拉·特斯拉 Nikola Tesla,交流電發明者

上帝之手在自然界留下了大量螺旋的痕跡,大到各種星系黑洞,小到生命的拼圖 DNA,在生活中也可以觀察到許多螺旋的結構,比如颱風、龍捲風、貝殼、河流的漩渦、還有馬桶在沖水的時候。

從古印度的觀點來看,這個世界是由地、水、火、風、空五種元素。對照螺旋來看的話,距離螺旋中心越遠的震動頻率越慢,就像是土元素,固體的形態;距離螺旋中心越近的震動頻率越快,就像是風元素,氣體的形態。

而介於中間震動頻率的比起固體流動,比氣體固定,就像是水元素,液體的形態。至於火元素和空元素,火元素代表的是轉化的力量,空元素代表不可見的能量(也就是暗物質和暗能量,請參考插上情緒的接頭,連上宇宙的資料庫 – 情緒覺察一文)。

相較印度把無形的空列為元素之一,中國五行的觀點,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,就都是有形的,所以凡事都必須要有用這個想法就反應在日常思維中,而把觀點拉高,有用與無用也是二元比較的概念。

超越二維,從全觀來看宇宙

一起出來玩的李伯彥老師把宇宙分成容易理解的三個層次,分別是物質層、能量層和信息層。物質層是看到聽到的現象,傳統的説法就是色相;能量層是現象背後的作動,傳統的説法是空相;而信息層是意圖,也就是起心動念。

如果對照回身心靈的觀點,物質層面的身體的頻率震動最慢,信息層面的靈魂的頻率震動最快,而能量層面的心情介於兩者之間,而這一切都是從奇點產生,也稱源頭 Source

身心靈的探索,我自己的體會是身體的健康、心情的開心、靈魂的愛,這三者的合一。而合一的前提,需要有意識的覺察身體、心情、靈魂的每個層次。

身體的感受大多數人都很熟悉,情緒就相對陌生,靈魂就是更上一層次了。提升覺察的層次,在身心靈界的用語是修行或揚升,也就是慢慢能夠覺察到情緒的能量,進一步能讓情緒流過,感受到情緒而不被情緒所影響,然後再提升往上一個層次的覺察,逐步覺察,也就是持續覺察 meta 之上的 meta,後設之上的後設 。

覺察的三大法門:服務、參、臣服

覺察説起來簡單,但實際上要如何練習呢,真原醫的作者楊定一博士以他自身的經驗,提供了提升覺察的三個日常練習方法:服務、參、臣服,協助有緣分的朋友,可以輕輕鬆鬆回到在、定在心。

「服務」真心協助他人發光

服務是在把自己照顧好的前提下,幫助別人發光,滿足他們内心的渴望

渴望與期待常常容易混在一起,在薩提爾的「冰山理論」中把期待和渴望區分開來,滿足渴望不見得需要滿足期待,因爲期待的標的是物質界的現象,比如超跑、豪宅、美女、帥哥、有錢出名等等,而既然是物質界,就是會有變化的無常,自然期待落空只是時間問題。

渴望是能量界的現象,渴望是愛人、被愛、被尊重、被接納、擁有自由、活得有意義等抽象的感受,因爲宇宙的能量是無限的,只要我們有效地表達和應對,許多時候都可以滿足渴望。當和尚遇上鑽石中的種子法則提到,想要成功,就先幫助別人成功,這就是服務的具體展現。

「參」讓一切擁有無限可能

參是保持著沒有答案的好奇心,而這個好奇心針對的對象是「我」。舉例來説如果發現自己在生氣,可以問自己「是誰在生氣?」,答案自然是「我」。接下來問「我是誰?」,回答的出來的答案,都不是答案,因爲我是誰,是沒有答案的問題。

根據量子科學的研究,人類的主觀意識是客觀物質世界的基礎。參是保持自己在沒有答案的狀態,沒有定見,就能突破框架不受拘束。

「臣服」接納一切的發生

臣服是接納一切的發生,不論是好的、壞的、美的、醜的,因爲這些都只是人的觀點,從宇宙的觀點來看,一切都是剛剛好,凡存在必屬合理。練習的方法是持續的對一切說 Yes and..,接受一切。

然而接受一切,不代表自己沒有選擇,而是代表自己接受所有做出的選擇,從出生到現在的選擇,甚至從出生前到這一個時代、到這個環境、到這個地點、到這個家庭的選擇,還有接下來所有自己將做出的選擇。

不願意接受選擇也可以接受自己的不接受,全然的接受自己。

而我自己也很喜歡用零極限中提到的夏威夷療法荷歐波諾波諾 Hooponopono,也許是最簡單,也是最有效的五句療愈話語:

「對不起、請原諒我、謝謝你、我愛你、我原諒自己」


最近開始參加楊定一博士 2022 年的共修,祝福有緣的朋友和自己,透過服務、參、臣服,在這個變動特別快速的黃金時期,穩住自己,讓自己輕輕鬆鬆的回到在。

插上情緒的接頭,連上宇宙的資料庫 – 情緒覺察

因暗物質和暗能量所蘊藏的無限智慧,以人類現今的文字和語言無法表達其萬一,所以需要透過情緒讓身體連結到暗物質、暗能量,把宇宙的訊息壓縮成身體所能體驗的開心、傷心、喜悅、憂愁、焦慮、驚訝、平靜、超然、合一等等的感受。

「一立方公尺的空間內,有足夠的能量煮沸全世界的海洋」

理查·費曼博士,1965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

宇宙的能量和資訊無窮無盡,而現實面的問題是,我們要如何使用宇宙的資料庫呢?

五感只是意識的一小部分

在心理學中,經常用冰山一角來比喻表意識相對於潛意識的比例,表意識也就是在我們清醒時,可以看到、聽到、聞到、想到、感受到的的一切。而意識中還有很大的一部分稱爲潛意識,就像是海面上看不出來,處於深邃海洋中冰山的龐大山體。除此之外,還有更深層的集體潛意識,連接了海洋中全部的冰山,楊定一博士稱呼為意識海,也有人稱呼為阿卡西紀錄、阿卡夏紀錄(Akashic records, Akasha)

物質和能量只佔宇宙的 4%

很巧合的,在宇宙學的最新發現, 2019 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詹姆士·皮伯斯(James Peebles),證實可見的物質和能量,只佔了宇宙的 4%,而科學儀器無法探測的部分佔了 96%,統稱為暗物質和暗能量。這些大多數人看不見、摸不着、又存在的事物,不單單只在遙遠的外太空存在,也在地球上、在台灣、在我們周遭環境、和在我們身體裏外存在,簡單的說就是無所不在,前台灣大學校長李嗣涔教授在數十年前就研究這未知的領域,並稱之為虛數空間,又稱靈界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下方的影片。

整合心理學、宇宙科學、意識科學和自己的親身體驗,我個人的假設是,表意識顯化出來的是物質,潛意識顯化出來的是暗物質和暗能量,而不論是物質、暗物質、和暗能量,都是意識所投射出來的現象。

情緒是宇宙智慧的超連結

因爲暗物質和暗能量所蘊藏的無限智慧,以人類現今的文字和語言無法表達其萬一,所以需要透過情緒讓身體連結到暗物質、暗能量,把宇宙的訊息壓縮成身體所能體驗的開心、傷心、喜悅、憂愁、焦慮、驚訝、平靜、超然、合一等等的感受。

熟悉情緒的具體做法,也是我自己練習的方法,有台灣正念工坊創辦人陳德中老師提倡的 正念減壓課程 MBSR親子教育作家李崇建老師所提出的 6A 情緒自我覺察練習,也就是覺知情緒 Aware、接受情緒 Accept、允許情緒 Allow、陪伴情緒 Accompany、轉化情緒 Action、欣賞自己 Appreciate 這六個步奏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我參加薩提爾工作坊探索正念的旅程。

超能力是連結之後的自然現象

經過簡單的持續日常練習,慢慢地我們就能夠越來越能理解宇宙的訊息,也稱作第六感或特異功能,也就是擁有超越眼睛視覺、耳朵聽覺、鼻子嗅覺、舌頭味覺、皮膚觸覺,體會到眼耳鼻舌身五感以外的感受,甚至是突發其來的靈感源源不絕,當以上發生的時候,恭喜已接上宇宙的資料庫。

能夠穩定發揮能力的人,一般稱爲靈媒或功能人士,李嗣涔教授研究之後歸納出三種型式的特異功能人士,而這其實是人人都可以經由練習獲得的能力,而且有趣的是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功能。李嗣涔教授與我和夥伴們所共同創辦的氣機科技在研究的撓場應用,目的也是在個人向内探尋的練習中,輔助提升連結的狀態。

在使用宇宙資料庫的過程中,我很喜歡 陳俊樺 Josh 分享的指引:『凡是真實的,不受任何威脅; 凡是不真實的,根本不存在。』